供需两侧协同发力,破解汽车供应链卡点、断点和堵点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武汉报道 “芯片现货市场价格十分扭曲,两年来涨价几十倍、上百倍,目前只有主机厂的董事长、总经理出面才能拿到货,一般的采购人员基本上见不到对方的人。我们去上海的芯片厂家拿货,楼下星巴克是情报集散地。” 近日,一国内大型车企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“短期来看,大家不得不高价扫货,中期来看要实施产品双芯策略,搞两套系统,导致成本高、周期长,但当前情况下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采取双保险战略。” 这并非孤例,此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、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、华为终端业务CEO余承东等人均公开表达过,上海疫情对于全国汽车业带来的冲击。 事实上,自2020年初开始,汽车行业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从新冠疫情、芯片紧张、原材料价格上涨到地缘政治冲突,汽车供应链屡受冲击,庞大的制造体系暴露出脆弱的一面,供应链安全问题成为稳定经济和健康运行的重要威胁。 “目前中国汽车供应链已经深入全球化体系,在本土形成区域布局和专业化分工。无论是受自然因素影响,或受人为因素干扰,供应链断点、堵点、卡点频发,再加上全球疫情此起彼伏,造成工厂停工、供给受挫、物流受阻、人流受限、市场停滞等。” 6月28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呼吁,“在这一发展的关键阶段,我们更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对关键资源的掌控,努力破解供应链卡点、断点和堵点。” 供应链韧性亟待加强 汽车产业链复杂且冗长,多年来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“主机厂-tier1-tier2-tier3-tier4……”树状供应结构。一般情况下,汽车业推崇丰田的“Just in time”零库存管理策略,围绕主机厂在附近布局供应链来降低物流等综合成本,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部分企业并不会也不需要准备过多库存。 但这种模式在近期疫情冲击下遭遇挑战。 “过去整车企业只需要了解直接面对的一级供应商就可以了,但现在需要管理供应商的供应商,要知道二级、三级甚至四级、五级的供应商的情况和信息。许多物料集中在三到五家供应商,一旦出现区域性事件,将导致整个行业零部件短缺。” 一自主品牌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目前芯片短缺问题导致其他问题被覆盖,或者没有集中爆发,但这是潜在的隐患,企业之间应联合起来帮助二三四级供应链提升质量和供应能力。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、高级副总裁何涛透露,汽车行业的供应链相当庞大,以小鹏汽车为例,目前量产的三款车型,其供应商已经超过340家,如果加上二级供应商,有超过500家直接为小鹏汽车服务。 “我们以前可能很少关注芯片,芯片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三级或者四级的供应链产品,但当前形势下,我们不得不管理到芯片以及电芯的原材料等,管理深度逐渐增大,合作模式逐渐复杂化。如何管理好复杂的供应链工作,也是主机厂的竞争力之一。” 当前,车企对于汽车芯片的需求更加迫切。一方面缺芯和疫情影响下,车企纷纷强化上游产业链能力;另一方面智能化网联化浪潮下,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数据,2021年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依然不足5%。 “芯片短缺的情况至少将持续到今年,甚至明年更长的时间。”何小鹏此前表示,一辆智能电动车芯片的绝对数量接近5000颗,少数主要芯片问题不大,目前主要是一些小而便宜的芯片的产能非常不确定。“(供货情况)当月能够看到次月很不错了,大部分只能看到下周。甚至一些人以上千元的价格提供成本仅个位数的芯片。 ”
Read More